國際化不是國際上賣多少產品,也不是說國際上投多少資,也不是說銷售收入或者份額在國際上占有多大。國際化本質是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,進入海外市場目的是什么要清楚,是去獲得資金或獲得資本,還是獲得了市場,還是獲得了制造的產能。
“一帶一路+一燈,就是說,一帶一路到哪里,我們的燈就照到哪里。”三星中 國區市場總經理唐國慶先生曾在全國兩會期間,接受“新興產業智庫”采訪時,躊躇滿志地說,一帶一路出口戰略主要為高鐵和核電產業出口,第三個更合適的是 LED燈,因為當前國內LED照明行業從整個技術水平來講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。中國從制造大國發展成智造大國,有理由在LED燈上率先實現。
隨著當前“一帶一路”、“中國制造2025”等戰略的實施推進,中國LED企業“走出去”迎來了戰略窗口期和發展黃金期。關于走出去,筆者依然對木林森 股份執行總經理林紀良有關世界LED照明競爭密度遠小于中國的言論記憶猶新。后者所在的木林森股份據悉正參與競標收購OSRAM Licht AG部分照明業務,以推動公司的國際化進程。
當然,國際化的企業可不止是木林森股份,還有雷士、歐普等一大批LED主流企業都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。在他們對世界進行品牌、資本輸出之前與之后,產品輸出依然是中國LED行業征服世界的“簡單而粗暴”的方式。